鄂州市博物馆全攻略

2025-01-01

鄂州瑰宝:鄂州市博物馆初印象

在湖北鄂州这片充满历史底蕴的土地上,鄂州市博物馆宛如一颗璀璨明珠,承载着千年的记忆与文明。它不仅是一座收藏文物的宝库,更是一部生动鲜活的史书,静静诉说着鄂州往昔的峥嵘岁月。

作为鄂州文化的汇聚地,鄂州市博物馆在当地民众心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。对于求知若渴的学子,这里是探寻知识根源、触摸历史脉络的绝佳课堂;历史爱好者们在此驻足凝视,仿若能穿越时空,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;而普通游客走进馆内,也能在欣赏精美文物之际,深切感受到鄂州独特的地域魅力,让心灵得到文化的滋养。接下来,就请跟随我们的脚步,一同踏入这座神秘而迷人的文化殿堂。

历史溯源:岁月沉淀的文化记忆

鄂州市博物馆的历史,宛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,镌刻着时代的沧桑变迁。其前身可追溯至 1953 年创办的西山文物陈列室,彼时仅 50 余平方米,依托西山古灵泉寺厢房,在初一、十五和星期日向世人揭开鄂州文物神秘一角。随着出土文物增多,1959 年 7 月,鄂城县地志博物馆在城关城隍庙筹建,却在 1961 年 6 月与图书馆一同并入文化馆,文物保管陷入困境。此后博物馆辗转多地,直至 1978 年 3 月,鄂城县博物馆恢复独立建制,才重燃文物保护之光。1983 年鄂州建市,鄂城县博物馆正式更名,开启新篇章。2014 年 8 月 28 日,新馆于西山脚下、长江之滨盛大开放,以仿汉高台建筑之姿,磅礴而立,占地 3 万平方米,建筑面积 2.1 万平方米,为文物提供了更为坚实的栖息之所。

特色尽显:馆藏与陈列的魅力之光

(一)丰富馆藏:文物珍宝的汇聚地

踏入鄂州市博物馆,仿若踏入一座藏满奇珍异宝的神秘宝库,各类文物琳琅满目,令人目不暇接。馆内珍藏的文物数量逾 8 万件(套),珍贵文物近 5 千件,其中一级文物 82 件,每一件皆承载着厚重历史,散发着独特魅力。

黄武元年铜罐,肩部清晰铭刻 “黄武元年作三千四百卅八枚” 十二字,腹部 “武昌”“官” 三字更是醒目。黄武元年,即公元 222 年,孙权于武昌称帝,此罐宛如时光的忠实记录者,见证那风云变幻的三国开篇。赤乌五年半圆方枚神兽镜,主纹四神与人间四神兽对置环绕,内区锯齿纹与半圆方枚圈相得益彰,外区一周铭文仿若在诉说着古老的祈愿,精湛工艺尽显当时铜镜制造的高超水准。三国青瓷仓廪院落,围墙、门横、仓廪、房舍布局精巧,四角圆廪仿若囤满岁月的余粮,将三国时期农业生产与仓储风貌生动还原。这些一级文物,仅是馆内宝藏的冰山一角,却足以让世人惊叹鄂州历史底蕴之深厚。

此外,还有诸多文物熠熠生辉。三国人骑兽型铜灯盏,铜人坐于兽腰,右手前伸、左手承灯盏,面部与三星堆青铜人面造型神似,似远古文化跨越时空的呼应;三国孙邻错金银铜弩机,机盘呈铲币形,箭槽、铭文清晰,扳机处 “将军孙邻弩一张” 字样,尽显三国兵器的精良工艺与历史烽烟。众多文物从不同维度,拼凑出鄂州往昔的繁华盛景。

(二)多元陈列:历史画卷的生动展开

博物馆精心打造的六大陈列,宛如六扇通往不同历史时空的大门,全方位展现鄂州从古至今的历史脉络与文化风情。

“以武而昌・三国历史文化陈列”,无疑是一场三国风云的盛大回溯。踏入展厅,仿若置身公元 221 年,孙权改鄂县为武昌(今鄂州)并建都于此的热血时代。这里,通过 “两代创业”“武昌建都”“陪都岁月” 三个篇章,生动勾勒孙吴集团在武昌的峥嵘岁月。展柜中,三国孙吴打造的 “百炼钢刀” 寒气逼人,诉说着战场的金戈铁马;青瓷仓廪院落、木椟、印章、货币、磨花玻璃钵等文物,细致展现当时农业、经济、商贸的蓬勃发展;佛像与佛像香薰散发着神秘气息,传递着佛教文化初传的虔诚与宁静。尤其是 2003 年鄂城郭家细湾出土的镇墓兽,形态各异,或狰狞、或呆萌,为这段历史增添一抹神秘色彩,让人仿若能触摸到三国的心跳。

“以铜为鉴・铜镜文化陈列”,则聚焦于鄂州作为 “中国古铜镜之乡” 的辉煌过往。从 4000 多年前铜镜初现,到清代被玻璃镜取代,漫长岁月里,铜镜始终映照人间百态。这里汇聚 300 余枚馆藏铜镜珍品,按 “中国古铜镜之乡”“铜镜与古人生活”“古代铜镜铸造和现代复制工艺” 三大板块铺陈。观众既能欣赏到不同朝代铜镜的精美纹饰、神秘铭文,又能借助多媒体探寻 “透光镜” 奥秘,参与虚拟制镜互动,感受古代工匠的巧思,领悟铜镜背后的社会风尚与人文情怀。

“鄂地古韵・鄂楚历史文化陈列”,如一部史诗巨著,从新石器时代开篇。沿着展线前行,鄂州先民遗留的陶器、石铲、石斧、石箭簇,诉说着洪荒岁月的生存故事;商周青铜器庄重肃穆,彰显着王朝威严;东周玉石器、漆木器精致典雅,蕴含着古人的审美意趣;汉代至明清陶瓷器种类繁多,展现着工艺传承与时代变迁。观众仿若穿越时空,与古越人并肩,亲历鄂州从蛮荒走向文明的漫漫征途,感受历史长河的奔腾不息。

“岁月流芳・鄂州民俗文化陈列”,恰似一幅鲜活的民俗风情画。步入其中,鄂州本地民间传说在耳畔低语,剪纸、木雕、竹编等民间工艺琳琅满目,婚丧嫁娶、生产商贸、信仰习俗、岁时节令相关的民俗实物应有尽有。这里,能看到传统节日里热闹非凡的龙舟模型,感受端午竞渡的激情;欣赏精美的雕花剪纸,赞叹民间艺人的指尖绝技;了解鄂州人生礼仪中的服饰、器具,体悟世代传承的生活智慧,民俗文化的温度触手可及。

“历代名人与鄂州文化陈列”,以浮雕为纸、名人为墨,绘就鄂州人文星河。从古代贤达到近现代英豪,107 位与鄂州渊源深厚的人物齐聚。孙权于此建都立业,奠定三国鼎立格局;苏轼贬谪黄州时,多次游历鄂州,留下诸多诗篇;贺龙在鄂州开展革命活动,点燃红色火种。透过展板、文物与多媒体,他们与鄂州的故事徐徐展开,观众能深切感悟名人风采对鄂州文化的深远滋养,领略城市精神的传承脉络。

“北伐军第二十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基本陈列”,承载着一段热血澎湃的红色记忆。1927 年,贺龙率部驻防鄂州,在此成立工农、妇女协会,打击恶霸势力,后奔赴南昌起义。馆内原状复原军部办公室、会议室等场景,陈列相关文物、照片、文献,将那段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重现眼前。观众于此,缅怀先烈英勇无畏,感受红色力量的磅礴涌动,领悟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。

地理位置:城市之心的文化坐标

鄂州市博物馆位于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寒溪路 7 号,新馆坐落于沿江大道与寒溪路交汇处,背倚西山,面临长江,山水相依,景致宜人。周边景点星罗棋布,西山风景区、观音阁、滨江公园环绕,宛如一条璀璨夺目的文化项链,串联起鄂州的历史与今朝。

交通亦是便捷非常,市内公交多条线路在此停靠,游客可轻松抵达。若选择自驾,馆前停车场宽敞有序,为自驾出行免去后顾之忧。优越地理位置与便利交通,让鄂州市博物馆成为游客探寻鄂州文化的必经之地。

适合人群:一场全民共享的文化盛宴

鄂州市博物馆,以其独特魅力,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、不同背景的人们。依据 2023 年观众调查报告,参观人群年龄集中在 18 - 40 岁,占比 61%,年轻人对知识的渴望、对新鲜事物的好奇,让他们纷纷走进博物馆探寻历史奥秘。女性观众占比 58% 稍高于男性,或因馆内精美的文物、富有文化气息的陈列更契合女性细腻的审美感知。职业方面,大学生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居多,他们带着学习与休闲目的,在馆内既能汲取知识养分,又能放松身心。

不同文化程度观众也能各得其所。高学历者如研究生及以上占 13%,本科及大专占 43%,能深入研究文物背后历史脉络、文化内涵;高中及中专、中职占 22%,初中及以下占 22%,则可通过直观文物展示、通俗易懂讲解,了解鄂州往昔,感受文化熏陶。

孩子们在这里开启求知大门,青少年团体在参观学习中树立文化自信;年轻人热衷于探索,或是独行思索,或是结伴 “看展式社交”;中年人于繁忙生活寻一方宁静,感受古韵今风;老年人回味往昔岁月,见证时代变迁。全家同游,亲子互动中传承文化;情侣携手,在历史氛围里增添浪漫;朋友相聚,共享文化探索乐趣;学生研学,积累知识、拓宽视野;学者探究,挖掘文物深层价值;游客到访,领略鄂州独特风情。无论何人,都能在鄂州市博物馆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角落,满载而归。

游玩小贴士:畅享参观的贴心指南

鄂州市博物馆全年免费开放,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日的 9:00 - 17:00,需注意 16:00 就停止入馆,周一例行闭馆(法定节假日除外),游客可提前规划行程,合理安排参观时间。

讲解服务时段为周二至周日上午 9:30 - 10:30、下午 14:30 - 15:30,每场人数达 5 人以上开讲,游客可提前在大厅前台咨询预约。馆内还提供有偿讲解服务,包括电子导览自助讲解和人工讲解,满足不同需求。若想深入了解文物背后故事,不妨跟随讲解员脚步,开启求知之旅。

参观过程中,文明参观是每位游客的责任。请保持安静,勿大声喧哗,以免影响他人;切勿触摸文物,让这些珍贵历史遗迹免受损害;展厅内严禁饮食、吸烟、使用闪光灯拍照,共同维护良好参观环境。

若携带儿童,务必全程照看好,防止意外发生;高龄老人、行动不便者建议有人陪同参观,如需帮助,可随时向工作人员求助。

博物馆内设有休息区、饮水处,参观累了可稍作休息;文创商店商品琳琅满目,参观结束后,不妨挑选几件心仪文创产品,将鄂州文化记忆带回家。

结语:穿越历史,感悟鄂州魅力

鄂州市博物馆,这座承载着鄂州数千年历史与文化的殿堂,宛如一部生动鲜活的史书,每一件文物、每一个陈列、每一处角落,都诉说着往昔的故事,散发着独特的魅力。它不仅是鄂州历史的见证者,更是文化传承的接力棒,将先辈们的智慧与精神代代相传。

无论你是渴望知识的学子、钟情历史的研究者,还是寻求文化滋养的普通旅人,鄂州市博物馆都张开怀抱,热忱欢迎你的到来。在这里,你能穿越时空,与历史对话,感受鄂州古韵今风的交融,收获一场震撼心灵的文化之旅。期待在鄂州市博物馆与你相逢,一同开启这场难忘的历史探索,领略鄂州的独特魅力,让文化的光芒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