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pyright © 湖北鄂州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4473号
2025-04-07
“才饮长沙水,又食武昌鱼”,毛主席的一句词,让武昌鱼声名远扬。而鄂州,作为武昌鱼的故乡,这道清蒸武昌鱼更是当仁不让地成为了鄂州美食的金字招牌。
武昌鱼学名团头鲂,主产于鄂州梁子湖。这里水域广阔,水质清澈,丰富的浮游生物为武昌鱼提供了天然的优质饵料,造就了武昌鱼肉质细嫩、味道鲜美的特质。它头小体高,面扁背厚,呈优美的菱形,脂肪丰腴,每一寸鱼肉都饱含着湖水的滋养与馈赠。
清蒸,是对这道鱼最温柔且尊重的烹饪方式。处理干净的武昌鱼,只需在鱼身划上几刀,方便入味。接着,均匀地抹上盐、料酒,放上姜片、葱段等简单调料,入锅清蒸。清蒸过程中,最大程度保留了武昌鱼本身的鲜嫩口感和丰富营养,那原汁原味的鲜美,是其他烹饪方法难以比拟的。当热气腾腾的清蒸武昌鱼端上桌,鱼身完整,色泽洁白明亮,仿佛一件精美的艺术品。鱼身上点缀的葱丝、红椒丝,不仅增添了色彩的层次感,更带来了独特的香气。夹一筷子鱼肉放入口中,嫩滑的鱼肉入口即化,鲜美的汤汁在齿间散开,仿佛整个梁子湖的灵动与鲜活都汇聚在了这一口之中 。
清蒸武昌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。东吴甘露元年,末帝孙皓欲从建业迁都武昌,左丞相陆凯上疏劝阻,引用了 “宁饮建业水,不食武昌鱼” 这句话,由此,武昌鱼逐渐为人所知。此后,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诸多与武昌鱼相关的诗词,如唐代岑参的 “秋来倍忆武昌鱼,梦魂只在巴陵道” ,为这道美食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。到了现代,毛主席品尝清蒸武昌鱼后写下的 “才饮长沙水,又食武昌鱼”,更是让这道菜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,成为全国人民都向往的美味。
在鄂州,莲藕排骨汤不仅仅是一道汤,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家乡味道,承载着无数鄂州人的成长记忆与浓浓的亲情 。湖北素有 “千湖之省” 的美誉,鄂州丰富的水域资源,为莲藕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的环境。这里产出的莲藕,藕节粗壮,淀粉含量高,口感粉糯清甜,是制作莲藕排骨汤的不二之选。搭配上新鲜的排骨,经过慢火长时间的炖煮,两者的精华完美交融,成就了这道汤鲜味美的经典佳肴。
每至秋冬,天气渐凉,鄂州的街头巷尾,家家户户的厨房里,都会飘出莲藕排骨汤那醇厚诱人的香气。对于鄂州人来说,这是抵御严寒的温暖慰藉,是家的味道,是幸福的味道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,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莲藕排骨汤,身心都被温暖和满足填满 。
要做出一锅地道的鄂州莲藕排骨汤,选材至关重要。莲藕要挑选表皮粗糙、藕节短粗的粉藕,这样的莲藕炖煮后粉糯香甜,能最大程度释放出莲藕的独特风味;排骨则以新鲜的肋排为佳,肉质鲜嫩,肥瘦相间,富含骨髓,能为汤增添浓郁的肉香。将排骨洗净后冷水下锅,加入姜片、葱段和料酒焯水,撇去浮沫,捞出洗净备用。这一步既能去除排骨的血水和腥味,又能保留排骨的鲜味。莲藕去皮洗净,切成大小均匀的滚刀块 ,放入清水中浸泡,防止氧化变色。
烹饪时,先将砂锅烧热,倒入少许食用油,放入姜片煸炒出香味,再加入排骨翻炒至表面微黄,这样可以使排骨的香味更加浓郁。接着,一次性加入足量的开水,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。开水能够迅速将排骨的营养成分和骨髓释放出来,使汤汁更加浓郁鲜美。炖煮过程中,锅盖不要完全盖严,留一条小缝,让汤中的水汽散发出去,这样可以避免汤汁过于油腻。慢炖约 1 个小时后,加入莲藕块,继续炖煮 40 分钟到 1 个小时,直到莲藕变得粉糯,用筷子轻轻一戳就能轻松插入。最后,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盐调味,撒上葱花或香菜即可。
当热气腾腾的莲藕排骨汤端上桌,那奶白色的汤汁中,漂浮着粉糯的莲藕和鲜嫩的排骨,香气扑鼻而来,让人垂涎欲滴。轻轻舀起一勺汤放入口中,首先感受到的是汤的醇厚鲜美,浓郁的肉香与清甜的藕香完美融合,暖身又暖心;咬一口莲藕,软糯绵密,充满了自然的清甜;再品尝一块排骨,肉质软烂,轻轻一咬便脱骨而下,每一丝纤维都饱含着汤汁的精华,令人回味无穷。这道莲藕排骨汤,用最质朴的食材和烹饪方式,诠释了鄂州人对美食的执着和对生活的热爱,是鄂州美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。
汽水肉,这道看似普通的鄂州家常菜肴,却凭借其独特的口感和浓郁的肉香,成为了鄂州人餐桌上的常客,承载着无数家庭的温暖与记忆。它以简单的猪肉和鸡蛋为主要食材,却通过独特的蒸制工艺,焕发出令人难以抗拒的魅力。
制作汽水肉,首选新鲜的猪肉,以肥瘦相间的五花肉为佳,三分肥七分瘦的比例,既能让肉香更加浓郁醇厚,又能保证肉质的鲜嫩多汁,吃起来不会过于油腻。将猪肉细细剁成肉糜,每一下剁肉的动作,都饱含着对美食的期待与执着。接着,在肉糜中加入适量的盐、生抽、胡椒粉等调料,这些调料如同魔法药水,瞬间激发了肉的鲜美。再磕入一个鸡蛋,鸡蛋的加入不仅增加了肉糜的粘性,使其在蒸制过程中保持形状,还为汽水肉增添了丰富的蛋白质和独特的蛋香。顺着一个方向,用力搅拌肉糜,让调料与肉糜充分融合,直至肉糜变得细腻粘稠,仿佛在诉说着即将变身美味的期待。
搅拌好的肉糜被小心翼翼地团成球状,放入深碗中。此时,往碗中加入适量的清水,水要没过肉球,这是汽水肉制作的关键一步。水在蒸制过程中受热变成水蒸气,渗透进肉中,赋予了汽水肉独特的口感和鲜美滋味,这也是 “汽水肉” 名字的由来。将碗放入蒸锅中,大火烧开后转中火蒸制。随着温度的升高,锅中的水逐渐变成水蒸气,弥漫在整个蒸锅中,仿佛一场盛大的蒸汽舞会。蒸汽不断地冲击着肉球,将肉的香味充分激发出来,整个厨房都弥漫着诱人的香气。蒸制的时间需要根据肉球的大小和火力进行调整,一般来说,大约 20 - 30 分钟,当肉球变得熟透,表面微微鼓起,香气四溢时,汽水肉就基本蒸好了。
打开蒸锅,热气腾腾中,一碗鲜嫩多汁的汽水肉呈现在眼前。此时,还可以根据个人口味,在汽水肉上淋上少许生抽、撒上一把翠绿的葱花和几滴香油,为这道菜增添最后的色彩和风味。鲜嫩的肉球,浸润在清澈鲜美的汤汁中,葱花的翠绿与肉的鲜嫩相互映衬,光是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。夹起一块汽水肉放入口中,肉的鲜嫩爽滑瞬间在舌尖上散开,肉香四溢,汁水饱满,每一口都充满了浓郁的肉香和淡淡的蛋香,让人回味无穷。而那鲜美的汤汁,更是精华所在,喝上一口,仿佛整个身体都被温暖和满足填满,幸福感油然而生。
汽水肉的历史虽没有清蒸武昌鱼那般久远,被文人墨客传颂,但它却以最朴实的方式融入了鄂州人的日常生活。在鄂州的大街小巷,无论是高档餐厅还是普通家庭,都能看到汽水肉的身影。它是家庭聚餐时不可或缺的一道菜,是妈妈们表达爱意的方式,是孩子们最喜爱的美味。每逢佳节,一家人围坐在一起,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,而汽水肉总是能吸引大家的目光,成为餐桌上的宠儿。它不仅是一道美食,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,承载着鄂州人对家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。
在鄂州,油墩是不可错过的传统早点。金黄酥脆的外皮,就像阳光洒在清晨的街道,闪耀着诱人的光泽;内里则是软糯的面团,包裹着丰富多汁的馅料,一口咬下去,外酥里嫩,丰富的口感在口腔中瞬间绽放。
鄂州油墩的制作工艺独特,师傅们熟练地用双手各执一只长筷子,挑起发酵好的面,在手中不断拉长、翻转、搅合,眨眼间,一个圈圈形状的面胚就成型了,随后顺势下入热油锅中。在高温的作用下,面胚迅速膨胀,表面逐渐变得金黄酥脆,师傅们则根据炸制的情况,用筷子熟练地翻面,确保每一处都受热均匀。炸好后的油墩,还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裹上一层糖粉,让甜味渗透到每一丝酥脆之中,更添一份甜蜜的滋味。
当第一缕阳光洒在鄂州的街头,走进一家早餐店,点上一个热气腾腾的油墩,再搭配上一碗同样冒着热气的豆浆或是香醇甜美的米酒,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天,实在是太惬意了。豆浆的醇厚与油墩的酥脆相得益彰,米酒的香甜则为这份早餐增添了别样的风情。一口油墩,一口豆浆或米酒,幸福感瞬间在心头蔓延开来,让人不禁感叹,生活的美好或许就藏在这简单的早餐之中。
对于许多远离家乡的鄂州游子来说,油墩不仅仅是一种美食,更是对家乡深深眷恋的寄托。无论走到哪里,记忆中那酥脆软糯的口感,始终萦绕在心头,难以忘怀。每当回到家乡,他们总会迫不及待地去寻找那熟悉的味道,仿佛只有吃上一口油墩,才能真正找到回家的感觉。
在鄂州,炒粉的身影无处不在,是街头巷尾最具烟火气的美食代表。对于鄂州人来说,炒粉早已不只是简单的食物,而是一种生活的陪伴,一种融入日常的习惯 。
清晨,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亮这座城市,鄂州的早餐摊就已热闹起来,炒粉的摊位前也早早地排起了队。摊主熟练地将米粉倒入滚烫的锅中,瞬间,“滋滋” 的声音响起,伴随着热油与米粉碰撞产生的香气,迅速弥漫在空气中,唤醒了每一个路过行人的味蕾。摊主不断地翻炒着米粉,动作娴熟流畅,每一根米粉都均匀地裹上了油光,仿佛在锅中跳起了欢快的舞蹈。
夜晚,华灯初上,炒粉又成为了夜宵摊的主角。结束了一天忙碌工作的人们,呼朋引伴,来到熟悉的夜宵摊,点上一份炒粉,再配上几串烧烤、一杯冰啤酒,一天的疲惫都在这烟火气息中消散。炒粉的香气与夜市的热闹氛围交织在一起,构成了鄂州夜晚独特的风景线。
鄂州炒粉之所以备受青睐,与它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口味密不可分。米粉是炒粉的灵魂,鄂州的米粉选用优质大米,经过传统工艺制作而成,口感爽滑劲道,富有弹性,每一根米粉都饱含着米香。在炒制过程中,先将米粉用开水焯烫至七八成熟,捞出沥干水分备用。这样处理后的米粉在炒制时更容易入味,也能更好地保持口感。接着,锅中倒入适量的食用油,放入葱姜蒜爆香,再加入新鲜的肉丝、豆芽、青菜等配菜翻炒均匀。配菜的选择丰富多样,豆芽的清脆、青菜的鲜嫩、肉丝的鲜香,与米粉相互搭配,相得益彰,为炒粉增添了丰富的口感和层次。随后,将沥干水分的米粉倒入锅中,与配菜一起快速翻炒。在翻炒过程中,加入适量的生抽、老抽、盐、鸡精等调料,使米粉均匀上色,充分吸收调料的香味。最后,撒上一把葱花和香菜,提香增色,一份香气扑鼻、色香味俱佳的炒粉就大功告成了。
鄂州的炒粉店众多,各具特色。位于东塔路的鬼哥炒粉,在鄂州炒粉界可谓声名远扬,堪称 “一哥”。这家十几年的老店,凭借着独特的口味和超高的性价比,吸引了无数食客前来品尝。老板李方取,动作麻利娴熟,每一份炒粉都带着十足的 “锅气”。那带着鲜肉和香料香气的油,紧紧地裹在每一根粉条上,千缠百绕却根根入味,让人回味无穷。无论是店内食客大快朵颐的满足神情,还是店外排起的长队,都足以证明鬼哥炒粉的受欢迎程度。除了鬼哥炒粉,鄂州还有许多隐藏在大街小巷的炒粉店,它们或许没有华丽的店面,但凭借着对炒粉的执着和精湛的厨艺,同样赢得了食客们的喜爱和信赖。这些炒粉店,就像鄂州这座城市的一个个微小细胞,散发着独特的魅力,承载着鄂州人的生活记忆和情感寄托。
在鄂州,鳝鱼面是一道极具地方特色的美食,它将水乡的馈赠与面食的质朴完美融合,成为了当地人餐桌上的常客,也是无数游子心心念念的家乡味道。
制作鳝鱼面,对食材的选择极为讲究。鳝鱼,必须选用新鲜肥美的活鳝鱼,它们在鄂州清澈的水域中生长,肉质鲜嫩,营养丰富。面条则以手工擀制的碱水面为佳,这种面条粗细均匀,色泽淡黄,富含韧性,入口爽滑劲道,在吸收了鳝鱼汤汁的精华后,更是别有一番风味。
鳝鱼面的制作过程充满了烟火气息与匠心。首先,将活鳝鱼宰杀洗净,去除内脏和骨头,切成均匀的鳝鱼段。这一步需要师傅手法娴熟,既要保证鳝鱼段的完整,又要尽可能地去除腥味。接着,在锅中倒入适量的食用油,待油温升高后,放入葱姜蒜爆香,再将鳝鱼段倒入锅中,快速翻炒。鳝鱼在锅中迅速变色,散发着诱人的香气。随后,加入适量的生抽、老抽、料酒、胡椒粉等调料,继续翻炒,让鳝鱼充分吸收调料的香味。此时,锅中的鳝鱼色泽红亮,香气四溢,让人垂涎欲滴。
与此同时,另一口锅中的水也烧开了,将准备好的碱水面放入锅中煮熟。面条在沸水中翻滚,如同灵动的舞者,不一会儿,便煮至恰到好处的口感。将煮好的面条捞出,放入碗中,浇上刚刚炒制好的鳝鱼浇头,再倒入用鳝鱼骨和猪骨精心熬制的鲜美汤汁。汤汁浓郁醇厚,呈诱人的金黄色,仿佛是将水乡的阳光都融入了其中。最后,撒上一把翠绿的葱花和香菜,点缀上少许红椒丝,一碗色香味俱佳的鳝鱼面便呈现在眼前。
当这碗热气腾腾的鳝鱼面端上桌,首先扑鼻而来的是浓郁的鳝鱼鲜香与醇厚的汤汁香气,两者相互交融,瞬间唤醒了食客的味蕾。金黄色的鳝鱼段整齐地排列在面条上,与翠绿的葱花、香菜和鲜红的椒丝相互映衬,宛如一幅精美的画作。轻啜一口汤,鲜美中带着微微的辣意,那是胡椒粉带来的独特刺激,瞬间让整个口腔都活跃起来;再挑起一筷子面条,面条裹挟着汤汁与鳝鱼的精华,每一根都饱满而富有弹性,入口爽滑劲道,麦香与鱼香在口中交织,让人欲罢不能;咬上一口鳝鱼,鲜嫩的鱼肉在齿间散开,细腻的口感和鲜美的味道,仿佛能让人感受到鳝鱼在水中游动的活力。
对于鄂州人来说,鳝鱼面不仅仅是一道美食,更是一种生活的记忆和情感的寄托。清晨,走进一家热气腾腾的早餐店,点上一碗鳝鱼面,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天;忙碌的午后,一碗鳝鱼面能驱散疲惫,带来满满的能量;夜晚,和家人朋友相聚,鳝鱼面也是餐桌上的热门选择。它承载着鄂州的风土人情,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日升月落,成为了鄂州美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。
在鄂州,鱼丸是一道极具代表性的特色美食,它以鲜美的口感和独特的制作工艺,成为了鄂州人餐桌上的常客,更是游子们心中难以忘怀的家乡味道。鄂州,这座有着 “百湖之城”“鱼米之乡” 美誉的城市,丰富的水资源孕育了种类繁多的鱼类,为鱼丸的制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。
制作鄂州鱼丸,对食材的选择极为讲究。鱼,必须选用新鲜肥美的活鱼,如草鱼、胖头鱼、白鱼等,这些鱼在清澈的湖水中生长,肉质鲜嫩,营养丰富。以草鱼为例,它肉质紧实,纤维细腻,富含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,是制作鱼丸的优质食材。将活鱼宰杀洗净后,去除鱼头、鱼骨和内脏,只取鱼身两侧的净肉。这一步需要师傅手法娴熟,确保鱼肉的完整和纯净,为制作出美味的鱼丸奠定基础。
接下来便是制作鱼丸的关键环节 —— 打鱼蓉。将净鱼肉放在砧板上,先用刀背反复排捶,至鱼肉松散后,改用刀刃排斩成茸泥状。这一过程需要师傅耐心细致,用力均匀,使鱼肉的纤维组织充分破坏,为鱼丸的弹性和口感打下基础。在排捶和排斩的过程中,鱼肉逐渐变得细腻,仿佛在诉说着即将变身美味的期待。打鱼蓉是一项体力活,也是一门艺术,每一下捶打都饱含着师傅对美食的执着和对传统工艺的尊重。
鱼蓉打好后,还要分数次加入冷鲜汤及葱姜汁,用手顺一个方向搅成糊状。这一步的目的是让鱼肉充分吸收水分和调料的香味,增加鱼丸的鲜美滋味。冷鲜汤的加入,不仅使鱼丸更加鲜嫩多汁,还能提升其口感的层次感;葱姜汁则能有效去除鱼肉的腥味,增添独特的香气。搅拌时,师傅们的手法娴熟而有力,如同在演奏一场美食的交响乐,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节奏感。接着,调入精盐,继续搅拌成富有粘性的泥茸。盐的加入不仅能调味,还能使鱼肉中的蛋白质凝固,增强鱼丸的弹性。此时,泥茸的颜色洁白如雪,质地细腻光滑,散发着诱人的鱼香。
随后,分次加入鸡蛋清、油脂和淀粉,快速搅打。鸡蛋清的加入使鱼丸更加蓬松柔软,口感更加嫩滑;油脂则能增加鱼丸的润滑度,使其更加鲜美可口;淀粉的作用是增加鱼丸的粘性和弹性,使其在煮制过程中不易散开。快速搅打的过程中,鱼丸的雏形逐渐显现,每一个鱼丸都饱含着师傅们的辛勤汗水和对美食的热爱。最后,用手与勺子配合制成丸子,一颗颗圆润饱满的鱼丸就诞生了。这些鱼丸大小均匀,形状近似橘瓣,色白、光滑、鲜嫩,仿佛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。
鱼丸的烹饪方式多样,烧鱼丸鲜香浓郁,汤汁醇厚;汆汤鱼丸则清淡鲜美,原汁原味。其中,汆汤鱼丸最为常见,也最能体现鱼丸的鲜嫩口感。将鱼丸放入清水中煮熟,捞出后放入碗中,加入用鱼骨和猪骨精心熬制的鲜美骨汤,再撒上一把翠绿的葱花、香菜,点缀上少许胡椒粉提味,一碗色香味俱全的鱼丸汤便呈现在眼前。骨汤的醇厚鲜美与鱼丸的弹牙鲜嫩完美融合,每一口都让人陶醉其中,仿佛整个鄂州的水乡风情都汇聚在了这一碗汤中 。
轻咬一口鱼丸,首先感受到的是它的 Q 弹嫩滑,富有弹性的鱼丸在齿间跳跃,仿佛在诉说着水乡的灵动与活力;接着,鲜美的鱼肉味道在口腔中散开,细腻的口感和浓郁的鱼香,让人回味无穷。而那鲜美的骨汤,更是精华所在,喝上一口,温暖的汤汁顺着喉咙流下,瞬间驱散了身体的寒意,让人身心愉悦。
在鄂州,鱼丸不仅仅是一道美食,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寄托。它承载着鄂州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日升月落,成为了鄂州美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无论是家庭聚餐、朋友聚会,还是喜庆节日,餐桌上总少不了鱼丸的身影。它是家的味道,是幸福的味道,是游子们心中永远的牵挂 。
在鄂州的美食文化中,东坡饼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,散发着独特的魅力。它不仅是一道美味的点心,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,承载着人们对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敬仰与怀念 。
关于东坡饼的由来,充满了人文色彩的传说。相传,在宋神宗元丰年间,苏东坡被贬至黄州,虽然仕途失意,但他生性豁达乐观,常游历于山水之间,与当地的灵泉寺僧人交往密切。一日,他来到西山灵泉寺,寺中的僧人对这位大才子敬重有加,便用寺内的泉水和面,精心制作了一种油炸饼来款待他。苏东坡接过这金黄酥脆的油饼,放入口中,瞬间被其香甜酥脆的口感所折服,当即赞不绝口。他好奇地询问僧人这饼为何如此美味,僧人解释道,此饼是用寺内四眼泉的泉水调和制成,故而味道独特。苏东坡兴致大发,即兴挥毫,绘制了饼图并题字 “东坡居士”,从此,这种饼便被称为 “东坡饼” 。
此后,东坡饼不仅在黄州府区域内的承天寺、定惠院等地成为僧侣道士的斋食,还随着时间的推移,逐渐流传至民间,成为当地的传统名产。到了明清时期,东坡饼的名气愈发响亮,成为黄州地区的知名美食 。
东坡饼的制作工艺极为考究,每一个步骤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。制作时,先将鸡蛋取蛋清,加清水及精盐、苏打溶化后,倒入面粉,反复揉至面团不沾手,这一步考验着师傅对力度和时间的把握,只有揉得恰到好处,面团才能劲道有韧性。接着,搓成条,揪成面剂,搓成圆坨,摆放到盛有芝麻油的瓷盘里,饧 10 分钟,让面团充分吸收芝麻油的香气,为后续的制作奠定基础。案板上抹匀芝麻油,取出饧好的面坨,在案板上按成长方形薄面皮,从两端向中间卷成双筒状,再侧着从两端向中间卷成一个大、一个小的圆饼,将大圆饼放底层,小圆饼叠在上面,复放在盛芝麻油的瓷盘里浸没,约饧 5 分钟成饼坯。这一系列的操作需要师傅手法娴熟,动作轻盈,才能保证饼坯的形状规整、层次分明。
锅置中火上,放入芝麻油烧到七成热时,将饼坯平放锅里,这是制作东坡饼的关键环节。边炸边用筷子一夹一松地使饼坯松散,待饼坯炸至浮起时,翻面再炸,边炸边用筷子点动饼坯心,使饼炸至松泡但不能散开,呈金黄色时,捞出沥去油,装盘每饼撒上白糖即成。炸制过程中,油温的控制至关重要,过高则饼易焦糊,过低则饼不够酥脆,只有经验丰富的师傅才能精准把握油温,炸出的东坡饼色泽金黄,油而不腻,口感酥脆爽口,仿佛每一口都能咬到历史的记忆 。
尤为特别的是,东坡饼在烘烤过程中,会自然形成空心结构,这不仅考验着师傅的手艺,更增添了几分神秘与趣味。空心之内,似乎还藏着东坡居士月下独酌、吟诗作对的悠然意境,让人在品尝之余,也能感受到那份超脱世俗的文人情怀。
当你轻轻咬下一口东坡饼,首先感受到的是那外层的酥脆,“咔嚓” 一声,仿佛是历史的回响;接着,香甜的味道在口中散开,细腻的口感让人陶醉其中,仿佛能品味到苏东坡当年的豁达与洒脱。这不仅仅是一种美食的享受,更是一次与历史文化的亲密接触 。如今,东坡饼已成为鄂州的特色美食之一,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品尝。无论是在热闹的街头小吃摊,还是在古色古香的茶楼,都能寻觅到东坡饼的身影。它不仅是鄂州人日常生活中的美味点心,更是对外展示鄂州美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。
“秋风起,蟹脚痒;菊花开,闻蟹来。” 每至金秋,鄂州梁子湖大闸蟹便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主角,这场秋日限定的味觉盛宴,承载着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,也唤醒了人们对美食最纯粹的渴望 。
梁子湖,作为湖北省蓄水量第一大的淡水湖,水质清澈,水草茂盛,饵料生物丰富,为大闸蟹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。这里产出的大闸蟹,个个体态肥硕,拥有青壳白肚、金爪黄毛的独特外形,宛如身披黄金战甲的勇士,威风凛凛。每一只大闸蟹都经过大自然的精心雕琢,肉质细嫩,蟹黄丰满,蟹肉中饱含着湖水的清甜与鲜美,是其他地方的螃蟹难以比拟的 。
梁子湖大闸蟹的美味,源于其严格的养殖标准和自然生长环境。养殖户们遵循着大自然的规律,采用生态养殖的方式,让大闸蟹在梁子湖的怀抱中自由生长。他们投放优质的蟹苗,不使用任何激素和抗生素,只为让每一只大闸蟹都能保持最纯正的口感和营养。在生长过程中,大闸蟹以湖中丰富的水草、螺蛳、小鱼小虾为食,吸收着大自然的精华,慢慢成长为美味的代言人 。
清蒸,是对梁子湖大闸蟹最纯粹的致敬。将鲜活的大闸蟹洗净,用绳子绑好,放入蒸锅中,加入姜片、葱段、料酒等去腥增香的调料,大火蒸熟。清蒸的过程中,大闸蟹的鲜美被完美地保留下来,蟹肉的鲜嫩与蟹黄的醇厚相互交融,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味。当热气腾腾的大闸蟹端上桌,蟹壳通红发亮,宛如红宝石一般,散发着诱人的香气。轻轻掰开蟹壳,金黄色的蟹黄如凝脂般流溢而出,让人垂涎欲滴;咬上一口蟹肉,鲜嫩爽滑,丝丝清甜在口中散开,仿佛整个秋天的美好都汇聚在了这一口之中 。
吃梁子湖大闸蟹,也是一门讲究的艺术。首先,用剪刀将蟹脚和蟹钳剪下,放在一旁备用。然后,揭开蟹盖,去除蟹胃、蟹腮、蟹心和蟹肠等不能食用的部分。接着,用小勺将蟹盖上的蟹黄和蟹膏挖出,细细品味这浓郁的美味。蟹膏丰腴绵密,蟹黄鲜香醇厚,每一口都让人陶醉其中。吃完蟹黄和蟹膏,再开始品尝蟹身的肉。将蟹身一分为二,用筷子将蟹肉轻轻挑出,放入口中,感受那鲜嫩爽滑的口感。最后,再慢慢啃食蟹脚和蟹钳,将里面的肉也吃得干干净净,每一口都充满了满足感 。
在鄂州,梁子湖大闸蟹不仅是一道美食,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。每到吃蟹的季节,鄂州的大街小巷都弥漫着大闸蟹的香气,人们围坐在一起,品尝着这秋日的美味,分享着生活的喜悦。无论是家庭聚餐、朋友聚会,还是商务宴请,梁子湖大闸蟹都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主角。它见证了鄂州人的团圆与欢乐,也成为了鄂州对外展示美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。
梁子湖大闸蟹,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,成为了鄂州美食中一颗璀璨的明珠。它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,更承载着鄂州的地域文化和历史记忆。如果你有机会来到鄂州,一定不要错过这金秋时节的味觉盛宴,亲自品尝一下梁子湖大闸蟹的鲜美,感受这座城市独特的美食魅力 。
在鄂州,麻辣烫是四季皆宜的美食,深受人们喜爱。它与其他地方水煮的麻辣烫不同,鄂州麻辣烫有着独特的制作方式和风味,在许多鄂州人的第一印象中,麻辣烫一定是炸的。
制作鄂州麻辣烫,首先将荤素食材过油烹炸。当食材在滚烫的油锅中翻滚,瞬间,“滋滋” 的声音响起,伴随着热油与食材碰撞产生的香气,迅速弥漫在空气中。不一会儿,食材的外皮变得酥脆,内里却依旧柔软,这时便可以起锅了。接着,淋上一层火辣的秘制酱料,这酱料便是鄂州麻辣烫的灵魂所在。它咸香十足,口感丰富,微咸中带着辣味,而且辣味后劲十足,让人吃起来直呼过瘾。
在鄂州的麻辣烫江湖中,濠塘麻辣烫堪称头号老大,开了二十多年,早已成为鄂州的一张美食名片。走进濠塘麻辣烫店,店内弥漫着浓郁的香气,食客们围坐在一起,一边享受着美食,一边分享着生活的点滴。点单后,店员迅速将选好的食材放入油锅中烹炸,动作娴熟流畅。炸好后的食材被整齐地摆放在盘中,浇上那独特的秘制酱料,一份色香味俱佳的濠塘麻辣烫就呈现在眼前。夹起一块炸得香酥的食材,放入口中,首先感受到的是外皮的酥脆,“咔嚓” 一声,十分带感;接着,香辣有味的酱料在口中散开,刺激着味蕾,让人欲罢不能。无论是鲜嫩的蔬菜,还是 Q 弹的丸子,在经过油炸和酱料的洗礼后,都焕发出了独特的魅力 。
对于鄂州人来说,麻辣烫不仅仅是一种食物,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,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放学后的学生,会和同学一起来上一份麻辣烫,边吃边聊,分享着校园里的趣事;下班后的上班族,也会约上三五好友,来到熟悉的麻辣烫店,点上满满一桌,用美食驱散一天的疲惫。每到下午 5、6 点,濠塘麻辣烫店内就陆陆续续坐满了人,来店里吃的、点外卖的,提示新订单的消息就没停过。它承载着鄂州人的回忆,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日升月落,成为了鄂州独特的市井美食文化的代表 。
鄂州的这十大小吃,每一道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,是这座城市饮食文化的生动体现。清蒸武昌鱼的鲜嫩、莲藕排骨汤的醇厚、汽水肉的家常温暖、油墩的酥脆香甜、炒粉的烟火气息、鳝鱼面的鲜美爽滑、鱼丸的弹牙 Q 弹、东坡饼的酥脆香甜、梁子湖大闸蟹的肥美鲜香、麻辣烫的香辣过瘾,共同构成了鄂州丰富多彩的美食画卷 。
如果你打算前往鄂州开启这场美食之旅,不妨清晨去早餐店来一个油墩,搭配豆浆或米酒,感受鄂州的清晨活力;午餐可以选择鳝鱼面或炒粉,让味蕾沉浸在美味之中;晚餐则一定不要错过清蒸武昌鱼和梁子湖大闸蟹,品味鄂州的水乡风情;若是夜宵时间,麻辣烫和烤串绝对能满足你的味蕾。品尝清蒸武昌鱼时,一定要搭配一小碟香醋,蘸着鱼肉吃,更能凸显鱼的鲜美;吃梁子湖大闸蟹时,别忘了准备好姜茶,既能去腥,又能暖胃。
至于美食店铺,渔夫家谣、荔晶时代餐厅的清蒸武昌鱼都很值得一试;想品尝正宗的莲藕排骨汤,大碗厨・九禧禧宴是个不错的选择;鬼哥炒粉的炒粉,锅气十足,味道超赞;濠塘麻辣烫则是品尝特色麻辣烫的不二之选 。
鄂州,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,正张开热情的怀抱,等待着你前来品尝这些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,感受它独特的饮食文化和风土人情。收拾行囊,来鄂州赴一场舌尖上的约会吧,相信这些美食会给你留下一段难忘的美好回忆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