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pyright © 湖北鄂州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4473号
2025-06-02
鄂州,这座位于湖北省东部的城市,素有 “百湖之市” 的美誉 。它襟江抱湖,江湖畅通,域内湖泊星罗棋布,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土地上。据历史记载,从唐宋到明清,诸多历史地理文献中都有关于樊口汇百湖入长江的清晰记录,足见其湖泊之多,水系之发达。在漫长的岁月里,鄂州的湖泊不仅是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,更孕育了独特的湖泊水生态文化。无论是南北朝诗人江淹笔下 “春草碧色,春水泳波。送君南浦,伤如之何” 的洋澜湖,还是如今水域广阔、景色迷人的梁子湖,都展现着鄂州独特的水乡风情。
除了丰富的水域资源,鄂州还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众多令人流连忘返的自然景观。这里是楚鄂王的封地,三国时期孙权在此称帝,悠久的历史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化遗迹;秀美的山川湖泊,构成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美景。接下来,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鄂州,探寻那六大必去景点,领略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。
“水是眼波横,山是眉峰聚 。” 梁子湖,就如同鄂州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,镶嵌在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上。它位于鄂州市西南部,地跨鄂州市和武汉市江夏区,湖区以梁子山为界分东、西二湖,东梁子湖属鄂州市,西梁子湖属武汉市江夏区,平均水面面积达 271 平方千米 ,是湖北省第二大湖。其湖岸线蜿蜒曲折,长达 636.48 公里,拥有 316 个湖汊,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。
梁子湖的美,是一种自然而纯粹的美。这里的湖水清澈见底,水质纯净,在阳光的照耀下,波光粼粼,闪烁着迷人的光芒。湖水晶莹剔透,如同一面巨大的镜子,倒映着蓝天白云、青山绿树,让人心旷神怡。站在湖边,微风拂面,带来阵阵清新的气息,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这轻柔的风带走了。
当你乘船游湖,便能更真切地感受梁子湖的魅力。游船缓缓前行,湖面上泛起层层涟漪,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,与湖水相互映衬,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。沿岸绿柳丝绦随风起舞,飞鸟在水中嬉戏,远处的民居错落有致,“船在水中走,山在画中游” 的美好意境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诠释。随着游船的移动,景色也在不断变化,点将台、娘子塑像、扁担洲、武大科普生态园、毛塘半岛、战斗英雄赵怡忠故居等景点依次映入眼帘。全程还有导游贴心讲解,不仅可以饱览梁子湖的烟波浩渺、野趣幽静,还能深度感受厚重的历史文化。梁子湖提供的游览船是梁子岛客 02、03 号纯锂电动力游览船,最大的特点是环保、零排放,即使以最大时速行船也非常平稳,船舱内听不到明显的发动机噪声,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安静、舒适的观光游览平台。
梁子湖不仅自然风光迷人,还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地方。这里是武昌鱼、湖北圆吻鲴的原产地,也是中国最大的淡水螃蟹养殖基地。湖中的水产种类繁多,肉质鲜美,让人垂涎欲滴。来到梁子湖,一定不能错过品尝当地的湖鲜美食。清蒸武昌鱼,以其鲜嫩的肉质和鲜美的味道而闻名,是梁子湖的特色名菜之一。刚端上桌,鱼的鲜香便扑鼻而来,夹一筷子鱼肉放入口中,细腻嫩滑,入口即化,那原汁原味的鲜美让人回味无穷。还有梁子湖大河蟹,秋季是品尝的最佳时节,此时的螃蟹蟹黄饱满,肉质紧实,清蒸蘸醋,那浓郁的蟹香和鲜美的味道,绝对会让你陶醉其中。银鱼炒蛋也是一道不可错过的美味,梁子湖的银鱼透明无骨,与鸡蛋同炒,口感滑嫩,营养丰富。
除了品尝湖鲜,梁子湖周边还有许多值得一去的景点。梁子岛生态旅游区,是梁子湖的核心景区之一。岛上现存 20 多处名胜古迹,既有与神话传说有关的仙人洞、扁担洲,也有与历史人物有关的磨刀矶、下马湖。漫步在青石板街上,仿佛能感受到明清时期这里店铺林立、商贾云集的繁华景象。张家楼房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,1942 - 1945 年,李先念、王震、张体学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设立司令部,指挥鄂南地区抗日游击战争 ,在这里,你可以缅怀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,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。武汉大学生态园由武汉大学投资 2000 多万元建设,是中国第一家水生植物野外定位工作站,在这里,你可以了解到丰富的水生植物知识,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奥秘。
如果你喜欢大自然,热爱美食,渴望远离城市的喧嚣,寻找一片宁静的乐土,那么梁子湖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。来这里,乘船游湖,欣赏自然风光,品尝湖鲜美食,感受历史文化的熏陶,让心灵得到一次彻底的放松和洗礼。
“山川异域,风月同天 。” 当你踏入鄂州西山景区,仿佛穿越时空,走进了历史的长河,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千年古韵。西山,古称樊山,因位于吴王古都 —— 今湖北鄂州市区之西而得名。它北临长江,与黄州赤壁隔江相望;南濒洋澜湖,万顷碧波与之相连;东接繁华闹市,西枕玉带萦回的百里樊川,襟江带湖,拔地而起,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。
西山景区历史悠久,古迹众多,宛如一座天然的历史博物馆。这里留存着三国时期吴王孙权治国理政、避暑游猎的踪迹,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。公元 221 年,孙权自公安迁都鄂县,取 “以武而昌” 之意,将鄂县改名为武昌,并于西山之巅修建避暑宫。此后,孙权常在此避暑读书,谋划天下。如今的吴王避暑宫,虽历经岁月变迁,但那份王者之气依然扑面而来。这座仿汉风格的殿堂,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,依山势而建,由武昌楼、避暑宫、读书堂和议政殿等组成。站在避暑宫前,举目四望,滚滚长江从山脚流过,鄂州城区尽收眼底,仿佛能看到当年孙权睥睨天下的帝王风范。走进避暑宫,正中是孙权的塑像,宽额大口,目有神光,仿佛正在聚精会神地阅读兵书,让人不禁联想到他当年在此运筹帷幄、决胜千里的场景。
沿着山路前行,便来到了古灵泉寺,又名西山寺。这座寺庙始建于东晋太元年间,高僧慧远看中这块风水宝地,将避暑宫故基辟为西山寺。古灵泉寺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发祥地之一,寺内红椽碧瓦,重檐飞阁,气势恢宏。寺中有一堂、三泉、六殿,各种佛像或坐或卧,造型精巧,惟妙惟肖,让人不禁感叹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。漫步在寺内,香烟袅袅,梵音阵阵,让人的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。在这里,你可以聆听僧人讲经说法,感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;也可以在寺内的庭院中静坐冥想,感悟人生的真谛。
西山景区不仅有丰富的历史遗迹,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。自古以来,无数文人墨客、政治家慕名而来,在此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传世墨宝。东晋的陶侃、庾亮,唐代的李白,宋朝的苏轼、黄庭坚、欧阳修、王安石、陆游,乃至晚清的彭玉麟、张之洞等,都曾登上西山,凭吊怀古,抒发情怀。苏轼曾与弟弟苏辙结伴同登西山,在西山南麓的九曲岭上,苏辙望景生情,以淡泊平和的文笔,写出了流传后世的《武昌九曲亭记》;黄庭坚途经鄂州,在西山为未名阁命名,并写下了被誉为 “天下第九行书” 的《松风阁诗帖》,让这座未名阁从此声名远扬。这些文人墨客的佳作,为西山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,也让后人得以领略到古代文化的魅力。
除了历史遗迹和文化底蕴,西山的自然风光也十分迷人。这里一脉九曲,九峰六谷,重峦叠嶂,松柏蔽空。翠壑丹崖,飞瀑漱玉,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。山中六条谷涧,串连七泉、三池、一湖和两道瀑布,山水相依,相映成趣。西山的地下水水质优良,终年不竭,清甜甘美的菩萨泉和酥脆可口的东坡饼享誉九州。漫步在山间小道上,呼吸着清新的空气,听着鸟儿欢快的歌声,看着周围的绿树红花,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,让人陶醉其中,流连忘返。
在西山景区,你还可以参观张裕钊墓。张裕钊是清末著名书法家、教育家、古文家,其书法风格独特,影响远播日本。他的墓位于鄂州市西山南麓张裕钊陵园,面积约 500 平方米,现存墓碑和墓冢,对于研究清末历史文化、弘扬中日友谊等具有重要价值。来到这里,你可以了解张裕钊的生平事迹,欣赏他的书法作品,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西山景区就像是一部生动的史书,每一处遗迹、每一首诗篇都诉说着往昔的故事。无论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学者,还是渴望亲近自然的游客,这里都能满足你的需求。来西山吧,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,探寻历史的奥秘,感受文化的魅力,领略大自然的美好。
“欲知大道,必先为史 。”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记忆,而博物馆,便是承载这些记忆的宝库。鄂州市博物馆,这座坐落于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寒溪路 7 号的综合性博物馆,犹如一部生动的史书,记录着鄂州从古至今的沧桑变迁,展现着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。
鄂州市博物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959 年,其新馆于 2014 年 8 月 28 日正式对外开放 。馆区占地面积 3 万平方米,建筑面积 2.1 万平方米 ,整体布局因地制宜、依山就势,按功能划分为陈列展示、社会教育、藏品保管、科学研究、文化产业、综合办公等区域。其总体建筑风格采取仿汉式样,古朴博大,厚实典雅,呈现出风景性和文化性建筑的特殊品味。新建博物馆在地理位置上与沿江三国吴都风光带、西山风景区和观音阁公园融为一体,成为鄂州市三国文化旅游线中,承载着重要历史元素的一个标志性的人文景观,也为人们了解鄂州悠久的历史文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窗口。
走进鄂州市博物馆,就仿佛踏入了一条时光隧道,让人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中。这里藏品种类繁多,时间跨度大,从新石器时代到近现代,共约 5000 年,各类文物共 80154 件 (套),珍贵文物 4791 件,其中一级文物 82 件,二级文物 673 件,三级文物 4036 件 ,尤以六朝青铜镜、青瓷器、古兵器最具特色,是展示鄂州文明的重要窗口。
在众多展厅中,《以武而昌・三国历史文化陈列》格外引人注目。公元 221 年,孙权改鄂县为武昌(今鄂州)并建都于此 ,公元 229 年,孙权迁都建业(今南京),武昌仍作为吴国的 “西都”,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。这个展厅以三国历史发展为主线,通过 500 余件鄂州出土的三国六朝文物,生动地再现了吴都历史,讲述了孙吴家族经营武昌 60 年的辉煌。漫步其中,仿佛能看到当年孙权在此指点江山、挥斥方遒的豪迈场景,感受到三国时期的金戈铁马与英雄气概。
《以铜为鉴・铜镜文化陈列》也别具特色。铜镜自 4000 多年前开始出现,在清代被西方传入的玻璃镜所取代之前,一直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具。鄂州作为古铜镜之乡,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铜镜。这个展厅以铜镜的发展史为主线,展示了 300 余件馆藏铜镜珍品及铜镜复制工艺。每一面铜镜都仿佛是一个时光的见证者,其镜背纹饰和铭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,折射出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和人文思想。从这些铜镜中,我们可以看到古人的审美情趣、生活智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除了三国文化和铜镜文化,鄂州市博物馆还设有《鄂地古韵・鄂楚历史文化陈列》《岁月流芳・鄂州民俗文化陈列》《历代名人与鄂州文化陈列》《北伐军第二十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基本陈列》等展厅,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鄂州的历史文化。在《鄂地古韵・鄂楚历史文化陈列》中,400 余件出土于鄂州的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物,诠释了鄂州从蛮荒时代走来的文明;《岁月流芳・鄂州民俗文化陈列》通过鄂州本地民间传说、民间工艺以及民俗实物,全面介绍了鄂州人的人生礼俗、生产商贸、信仰习俗、岁时节令等,让我们感受到了鄂州浓郁的民俗风情;《历代名人与鄂州文化陈列》以时代为经,以名人为纬,以浮雕为形,集中展陈了本地名人和与鄂州有较大历史渊源的人物 107 个,体现了名人与鄂州的关系,让观众全面了解鄂州历史;《北伐军第二十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基本陈列》则展示了 1927 年 1 月贺龙来到鄂州,成立工农、妇女协会,帮助百姓剪除地方恶霸势力等,赴南昌参加并指挥了 “南昌起义” 的故事,让我们缅怀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,铭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。
鄂州市博物馆不仅是文物的收藏地,更是知识的传播者和文化的传承者。在这里,你可以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,如 “醉美青铜器” 社教活动、“五一劳动节成长乐无穷” 主题社教活动、“印染・春之韵 —— 布上的春日诗画” 活动等,通过亲身体验,更深入地了解历史文化。此外,博物馆还会不定期地举办临时展览,如与鹰潭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《龙虎天下绝 —— 鹰潭市博物馆对外交流特展》,让观众领略到不同地区的文化魅力。
参观鄂州市博物馆,就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,让我们在欣赏珍贵文物的同时,深入了解鄂州的历史变迁,感受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。它不仅是鄂州人民的精神家园,也是外地游客了解鄂州的重要窗口。如果你来到鄂州,一定不要错过这座充满魅力的博物馆,让我们一起走进它,探寻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故事,感受历史与文化的交融之美。
“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 。” 在繁忙的尘世中,我们总是渴望寻找一片宁静的乐土,让心灵得到休憩。而鄂州的莲花山,便是这样一个充满禅意与宁静的地方。它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洋澜湖畔,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,散发着独特的魅力。
莲花山山连九峰,状若金莲初开,独展灵秀,故而得名。这里三面环湖,通汇长江,山峦叠翠,烟波浩渺,既有江南园林的灵秀端雅,又融北方园林的宏伟瑰丽 。当你踏入莲花山,仿佛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,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纷扰,身心都得到了极大的放松。
莲花山的自然景观美不胜收。山间绿树成荫,花草繁茂,四季景色各异。春天,漫山遍野的花朵竞相绽放,五彩斑斓,仿佛一幅绚丽的画卷;夏天,郁郁葱葱的树木为人们撑起了一把把绿色的大伞,山间的溪流潺潺流淌,带来丝丝凉意;秋天,枫叶如火,银杏金黄,山林仿佛被染上了一层绚丽的色彩,如诗如画;冬天,银装素裹的莲花山别有一番韵味,宁静而祥和。漫步在山间小道上,呼吸着清新的空气,听着鸟儿欢快的歌声,看着周围的美景,让人陶醉其中,流连忘返。
除了自然风光,莲花山还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。这里是三国时期吴王孙权设观星台的地方,也是历代佛道大师修真的圣地 。历代文人如屈原、陶渊明、黄庭坚、苏东坡、丁鹤年等曾流连于此,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。这些历史文化遗迹,为莲花山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,让人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沧桑。
在莲花山众多的人文景观中,元明塔和碑林尤为引人注目。元明塔素有 “江南第一塔” 的美誉 ,于 1993 年 7 月 7 日奠基,1995 年 10 月 28 日落成 。塔高 80 米,为八角形楼阁式塔,共十一层,层层飞檐翘角,覆盖着金色琉璃 。塔体洁白,与金色飞檐交相辉映,色彩鲜明和谐,巍峨挺秀 。飞檐之下,托以云龙斗拱,二至十一层,每层用 24 个斗拱,每个斗拱由三条云龙组成,一层为 40 个三云龙斗拱和 48 个单云龙拱 。共有云龙 888 条,其中有 88 条琉璃金龙雄踞射脊之上 。一层八根朱红柱上,八条金龙合抱,彩云环绕,神态各异,其中东、西面各有一条凤尾龙,遥相呼应 。登临此塔,凭栏环眺,极目楚天,鄂州城的美景尽收眼底,让人不禁心旷神怡,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类的智慧。
莲花山碑林则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碑林 。它始建于 1994 年,坐落在莲花山旅游区内,容碑一万块 。碑林总体设计以白猿山山势架构为基础,依山就势,周围建长 365 米的圆形碑廊 。凌空鸟瞰,碑林呈现彩色立体模型,整座碑林形成半球体建筑,宛如群龙盘绕,极富动态感,蔚为壮观 。外圈由黑色碑廊环绕,八条红白二色阴阳碑廊蜿蜒而上,远观如群龙腾云 。汇通山顶正中的中心阁,碑廊总长 3640 米 。中心高阁耸立山巅,圆形三重檐,盖金黄琉璃瓦,顶为金莲托起金球 。阴中阳、阳中阴碑亭对称分列南北,日月并明 。莲花山碑林气势雄伟,造型独特,具有东方哲学包罗天地,融聚古今的深邃意境 。这里汇儒、释、道、医、武于一体,历代绘画书法珍品与当代名家墨迹包容兼收,集中体现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。漫步在碑林之中,仿佛置身于一个书法艺术的殿堂,欣赏着历代名家的墨宝,感受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,让人不禁对古人的智慧和才华肃然起敬。
在莲花山,你还可以参观祈福堂、稻香阁、和字壁、九龙坛、通天桥、长生路、启明宫、迎风亭等景点。每一处景点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,等待着你去探索和发现。如果你喜欢运动,还可以在山间徒步、登山,锻炼身体的同时,欣赏沿途的美景;如果你喜欢安静,不妨找一处安静的角落,坐下来,静静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,让心灵得到一次洗礼。
莲花山,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,镶嵌在鄂州这片美丽的土地上。它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,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游览。无论是想要寻找心灵的宁静,还是想要领略历史文化的魅力,莲花山都是一个绝佳的选择。来莲花山吧,让我们一起在这片充满禅意的土地上,感受大自然的恩赐,品味历史的韵味,让心灵得到一次真正的放松和享受。
“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 。” 在长江湖北鄂州段,有一座宛如神话般的建筑 —— 观音阁,它屹立于江心,历经 700 多年的风雨洗礼,却依然巍峨不倒,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,闪耀在长江之上。这座被誉为 “万里长江第一阁” 的建筑,不仅是鄂州的城市象征之一,更是古人智慧与大自然神奇力量的完美结合,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和探秘。
观音阁,又称 “龙蟠矶寺”,位于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小东门外的长江龙蟠矶之上 。它坐东朝西,逆水而立,宛如一位坚毅的守护者,静静地凝视着长江的波澜壮阔。据史料记载,观音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,早在那时,长江鄂州段的龙蟠矶上就已经建有一座庙宇。然而,由于长江水患频繁,这座庙宇屡遭冲毁,但当地百姓怀着坚定的信念,一次次在废墟上重建。直到 1345 年,元朝时期的武昌县邑达鲁噶齐铁山垒石成台,才建成了蟠龙矶寺,这便是观音阁的雏形。此后,在明朝中期、嘉靖年间以及清朝同治、光绪、民国年间,观音阁又历经多次修葺,才得以流传至今,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模样。
观音阁的建筑风格独特,充满了江南民间建筑艺术的韵味。它总长 24 米,宽 10 米,高 14 米 ,基座厚 1 米余,以长 60 公分、宽 20 公分、高 25 公分的条石垒成,阁身则用青砖砌就,是典型的木框架结构亭阁式建筑 。整座楼阁布局得体,构筑精巧,朱槛回廊,重檐飞楹,一亭三殿二楼的建筑格局,尽显江南建筑的灵秀与典雅。观音阁集儒、释、道三教文化于一体,在这里,你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的交融与碰撞,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走进观音阁,仿佛穿越时空,回到了那个古老的时代。阁内的建筑雕梁画栋,精美绝伦,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古人的精湛技艺。观音殿中,观音菩萨的塑像慈眉善目,庄严肃穆,让人不禁心生敬畏之情。纯阳楼内,供奉着吕洞宾的神像,传说吕洞宾曾在此修行,为这座楼阁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。在观音阁中,还有一口神秘的老井,每当长江枯水季到来之时,井面就会高出江面数尺,井水清澈甘甜,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奥秘。更为奇特的是,观音阁中有一个类似画舫犹如船舷般的弧形石墙,这是古人智慧的结晶。弧形设计能够有效地减缓水势,让观音阁在汹涌的江水中依然能够保持稳固,展现了古人卓越的防洪抗洪智慧。
观音阁能够在长江中屹立 700 多年不倒,除了其独特的建筑设计,还得益于它与龙蟠矶的完美结合。龙蟠矶形状似船舷,能够很好地分解水流,顺势而卸力 。观音阁巧妙地建在龙蟠矶之上,二者融为一体,共同抵御着长江的风浪。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理念,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。
观赏观音阁的最佳方式,莫过于站在江边的观景台上,远远地眺望。当阳光洒在江面上,波光粼粼,观音阁宛如一艘漂浮在江面上的画舫,如梦如幻。在不同的季节和天气里,观音阁也会展现出不同的魅力。春天,江水碧绿,两岸的花草树木郁郁葱葱,观音阁在一片生机盎然中显得格外宁静祥和;夏天,长江水位上涨,观音阁的基座被江水淹没,仿佛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空中楼阁,如梦似幻,每年夏天,观音阁都会成为网友们关注的焦点,大家纷纷热议 “观音阁又淹到哪里”;秋天,天高云淡,江风拂面,观音阁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,更显古朴典雅;冬天,江面雾气弥漫,观音阁若隐若现,宛如仙境一般。
如果你想要更近距离地感受观音阁的魅力,也可以选择乘坐游船,在江上环绕观音阁游览。当游船缓缓靠近观音阁,你可以清晰地看到阁身的每一处细节,感受到它的雄伟与壮观。在游船上,听着导游讲述观音阁的历史和传说,仿佛穿越时空,与古人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。
除了欣赏观音阁的建筑之美,你还可以了解它背后的历史文化和传说故事。在民间,流传着许多关于观音阁的传说,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观音菩萨镇压鳌鱼的故事。相传,很久以前,鄂州老城区北门外长江里有一条特大的鳌鱼,潜伏在水中修炼道行。风平浪静的时候,岸上的居民倒也相安无事。但一遇上电闪雷鸣、心情烦躁时,鳌鱼发起脾气来,就会引发洪水,把城内城外淹得一塌糊涂。老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。有一年夏天,观世音菩萨赴王母娘娘的 “蟠桃会” 回转紫竹林,腾云驾雾从这里经过时,听到下面人声鼎沸,哭成一团。于是她从云缝里往下一看,正好看到鳌鱼在那里兴风作浪,残害生灵。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观世音菩萨心里气得不得了,她用左手的柳枝,往右手的净瓶里一蘸,蘸了一丁点儿仙水往下一甩。眨眼的功夫,那点仙水在往下降时竟越变越大,瞬间变成了一块巨大的礁石,刚好把那条鳌鱼压在北门河里的江底下。从此以后,城里城外就吉祥安宁,太平无事了。十里八乡的老百姓为了报答观音菩萨的恩德,大家有钱的捐钱,有物的捐物,在江中的那个大礁石上修建了一座十分气派的庙宇,供奉观音菩萨和其他神仙,“观音阁” 的名称就这样传扬四海。这些传说故事,不仅为观音阁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,也反映了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正义的追求。
观音阁,这座屹立在长江中的千年楼阁,它是历史的见证者,也是文化的传承者。它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精神,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、勇于创新的品质。来到鄂州,一定要来看看这座神奇的观音阁,感受它的独特魅力,领略古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神奇。让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,也能从中汲取力量,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。
在城市的喧嚣中,总有一些古老的建筑,宛如历史的守望者,默默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。鄂州的文星塔,便是这样一座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建筑。它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,静静地矗立在鄂州这片古老的土地上,见证着岁月的变迁,也成为了鄂州的文化象征之一。
文星塔,又名文峰塔,俗称南门塔 ,位于鄂州市中心南浦路与文星路交汇处 。它始建于明代嘉靖二十一年(公元 1542 年) ,是知县谌谦与教谕朱瓒为激励学子奋发读书而建 ,寓意着 “文运昌盛”。然而,岁月的风雨无情地侵蚀着这座古老的建筑,后来它逐渐颓废。清代康熙七年(公元 1668 年) ,知县熊登看到文星塔的破败景象,心中感慨万千,于是易地在学宫南隅 “距旧址六十步” 处重建 。经过精心的规划和施工,一座崭新的文星塔重新屹立在鄂州的土地上。熊登在重建文星塔时,可谓用心良苦,他亲笔撰写了《文星塔铭并序》 ,表达了对这座塔的期望,希望它能带来 “龙翔虎伏、天玉其成、一鸣恒惊、德崇广业” 的美好愿景 。令人欣喜的是,文星塔刚建成二级,本县周士皇、王渭鼎、周联捷等几位生员就先后黄榜提名中取进士 ,这一喜讯让人们对文星塔充满了敬畏和期待,也让它成为了鄂州人心中的文化圣地。
如今,文星塔依然保存完好,成为了鄂州市现存的唯一古塔 ,也是湖北省唯一保存至今的大型楼阁式塔 。它通高约 23.13 米 ,共有 5 层 ,由塔座、塔身和塔尖三部分组成 。塔座高 2.25 米 ,直径 8 米 ,基座边长 7.5 米 ,用条石垒砌而成 ,坚实稳固,承载着整个塔身的重量。从塔座到塔顶均为八角形状 ,造型独特,线条流畅,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美感。塔身为青砖木料飞檐式建筑 ,属八角攒尖顶式砖塔 ,计高 19.08 米 。每层间均有石阶十级相连 ,游客可拾级而上,直登塔顶 ,俯瞰鄂州城的美景。塔顶高 1.8 米 ,塔刹铁铸,在阳光的照耀下,闪烁着金属的光泽,更增添了文星塔的庄重与神秘。
文星塔的建筑风格独特,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元素。它的飞檐设计巧妙,如飞鸟展翅,轻盈灵动,不仅增加了塔的美观度,还具有实用性,能够有效地排水和防风。塔每层有四门四窗 ,合八方四门 ,可通观八面 ,让人们在不同的角度都能欣赏到周围的景色。塔身正南门镶碑上镌有 “文锋” 二字 ,书法古朴秀逸 ,字体苍劲有力,与文星塔的整体风格相得益彰。这两个字不仅是对文星塔的一种装饰,更是对其文化内涵的一种诠释,象征着鄂州的文化昌盛和人才辈出。
除了独特的建筑风格,文星塔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。在古代,它不仅是一座标志性的建筑,还具有重要的文化象征意义。每年端午节,文星塔都会成为划龙船的信号发布塔 。节前,人们会在塔上高挂杏黄旗 ,告知乡里龙舟竞渡如期进行 ,端午之日,这里便是示标之地 。在那个热闹非凡的日子里,文星塔下,龙舟如箭,鼓声震天,人们欢呼雀跃,场面十分壮观。文星塔见证了这一传统民俗活动的兴盛,也成为了鄂州人心中的文化记忆。此外,文星塔还与当地的科举文化密切相关 。在科举时代,文星塔被视为文运的象征 ,赴考的学子们都会在考前虔诚地祭拜它 ,希望能得到文星的庇佑 ,金榜题名 。这种对文星塔的信仰和崇拜,反映了鄂州人对知识和文化的尊重,也体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文星塔周边的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。曾经的渔歌、柳阴流萤、荷塘月色渐渐消逝 ,但文星塔依然静静地矗立在那里 ,见证着城市的发展和变迁 。如今,文星塔所在的文星大道已经成为了鄂州的繁华地带 ,高楼林立,车水马龙 。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,鄂州市政府对文星塔进行了多次修缮和保护 。1988 年 ,市政府曾拨专款修葺 ,使文星塔重现昔日的风采 。在修缮过程中,工人们小心翼翼地修复每一处破损的地方 ,尽量保持其原有的建筑风格和历史风貌 。同时,政府还在文星塔附近修建了文星园 ,集万年台、牌楼及小游园为一体 ,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。万年台是一座古戏台 ,原位于明清武昌城西北部城隍庙内 ,城隍庙旧址前身为古武昌城最早的学府所在地 ,由东晋征西将军庾亮创办 。1998 年 ,万年台因雨灾坍塌 ,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,市政府将其迁到文星园内 ,并于 2002 年得以重建 ,整体风格为仿清式建筑 。如今,文星园成为了市民们喜爱的休闲场所 ,人们在这里散步、聊天、欣赏古建筑 ,感受着历史与现代的交融 。
文星塔,这座古老的建筑,不仅是鄂州历史文化的象征,也是鄂州人民的精神寄托。它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和期望,见证了鄂州的兴衰荣辱。在新时代的今天,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,让它的光芒永远闪耀在鄂州的大地上。
鄂州,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,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,每一处景点都是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。梁子湖的梦里水乡,让我们沉醉于大自然的清新与宁静;西山景区的历史韵味,带我们穿越时空,领略千年的沧桑变迁;鄂州市博物馆的城市记忆,让我们触摸到这座城市的灵魂与脉络;莲花山的禅意悠然,为我们提供了心灵的栖息之所;观音阁的长江奇观,展示了古人的智慧与坚韧;文星塔的古韵悠悠,承载着鄂州的文化传承与期望。
这六大必去景点,只是鄂州丰富旅游资源的冰山一角。这座城市还有更多的美景和文化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发现。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历史文化,鄂州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们。
如果你还未曾踏上这片土地,那么请不要犹豫,背上行囊,来鄂州开启一场难忘的旅行吧!在这里,你可以漫步在湖边,感受微风拂面的惬意;可以穿梭在古迹之间,聆听历史的回响;可以品尝当地的美食,满足味蕾的享受。相信鄂州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,让你流连忘返。
让我们一起走进鄂州,探寻这座城市的无限魅力,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回忆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