鄂州鄂城区旅游景点概览

2024-12-21

鄂城之旅,从这里启航

在湖北的东南部,有一座古老而充满魅力的城市 —— 鄂州,其鄂城区更是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,镶嵌在这片土地上。鄂城区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,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,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,徐徐展开在游客眼前。这里不仅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记忆,更拥有令人陶醉的自然美景,是旅游爱好者探寻历史文化、领略自然风光的绝佳去处。

自然妙境,心灵栖所

西山风景区:历史与自然的交融

西山,这座位于长江中游南岸的古老山脉,犹如一颗历史文化的明珠,散发着迷人的光辉。它西枕百里樊川,襟江带湖,拔地而起,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壮丽的自然风光,成为了鄂州的标志性景点之一。西山,古称樊山,因在吴王古都今湖北鄂州市区之西而得名。这里不仅是自然风光的胜地,更是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宝库。 西山一脉九曲,九峰六谷,重峦叠嶂,松柏蔽空。山上六条谷涧,串连七泉、三池、一湖和两道瀑布,地下水水质优良,终年不竭。清甜甘美的菩萨泉和酥脆可口的东坡饼,更是让人流连忘返。 这里还留存着众多三国英雄的遗迹。吴王孙权曾在此修建避暑宫,松荫铺地,山泉潺潺,气温比城区低,是当年的 “清凉福地”。 除了吴王避暑宫,西山还有许多其他的历史文化景点。古灵泉寺,又名 “西山寺”,是东晋太元年间高僧慧远所建,是中国佛教 “净土宗” 的发祥地。松风阁内,悬挂着众多书法作品,展示着深厚的文化艺术氛围。九曲亭,最早由孙权命人所建,后经苏轼扩建,历经风雨,见证了岁月的变迁。

莲花山景区:文化碑林的艺术魅力

莲花山,因山连九峰,状若金莲初开而得名。它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洋澜湖畔,三面环湖,通汇长江,山峦叠翠,烟波浩渺,宛如一颗镶嵌在江南水乡的明珠。这里人文景观丰富,亭台、楼阁与湖光山色相互映衬,雕梁画栋,流光溢彩,尽显江南园林的灵秀端雅与北方园林的宏伟瑰丽。 景区内的元明塔,素有 “江南第一塔” 美誉。塔高 80 米,为八角形楼阁式塔,出土十一层,层层飞檐翘角,覆盖着金色琉璃。正中的空心柱通天贯地,塔体洁白,与金色飞檐交相辉映,色彩鲜明和谐,巍峨挺秀。登上元明塔,凭栏环眺,极目楚天,湖光山色尽收眼底,令人心旷神怡。 莲花山碑林更是闻名遐迩,汇儒、释、道、医、武于一体,历代绘画书法珍品与当代名家墨迹包容兼收。碑林总体设计以白猿山山势架构为基础,依山就势,周围建长 365 米的圆形碑廊。凌空鸟瞰,碑林呈现彩色立体模型,整座碑林形成半球体建筑,宛如群龙盘绕,极富动态感,蔚为壮观。

四峰山风景区:峰峦峻秀的度假天堂

四峰山,作为鄂州第一高峰,海拔约 485.8 米,宛如一位巨人屹立在鄂城区汀祖镇。这里自然风光旖旎,四季景色各异,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绝美画卷。春天,万物复苏,山上绿意盎然,生机勃勃;夏天,绿树成荫,是避暑纳凉的胜地,清爽宜人;秋天,天高云淡,登高望远,可赏满山红叶,层林尽染;冬天,古茶花盛开,傲雪凌霜,为寒冷的季节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。 景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,堪称鄂东最大的生物基因库。有松、杉、栎、朴、竹、香樟、桂花、枫香等 100 多个品种的植物,还有豹猫、猪獾、狗獾、野猪、狸猫、野羚羊、野兔、黄鼠狼、松鼠、蛇等近百种爬行动物及 100 多种鸟类。它们在这片山林中和谐共生,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。 四峰山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,还有丰富的休闲娱乐设施。滑翔伞基地让游客可以在空中俯瞰群山连绵的壮丽景色,体验飞翔的刺激与乐趣;健身步道则为徒步爱好者提供了绝佳的场所,沿着步道漫步,可呼吸清新空气,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。此外,景区内还有历史悠久的古村落,游客可以在这里领略到古老的建筑风格和淳朴的民风民俗;俯瞰汀祖的陆峰寨,感受历史的沧桑与厚重;古茶林、观景台和茶林登山步道等景点,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多亲近自然、探索自然的机会。

白雉山风景区:传说与美景相映成趣

白雉山,位于湖北鄂州市市东 15 公里处,坐落于碧石镇之南,汀祖镇之西。它由两条东西走向的山脉构成,方圆 50 里,形如一张巨大的雕弓,山势拔地而起,山高路陡,悬崖峭壁。 相传远古有仙人骑驾白雉至此憩留,仙人乘兴而去,而白雉化为主峰,遂得此名。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似乎都诉说着古老的传说,给人带来无尽的遐想。 白雉山融山、水、溪、谷和田园村庄为一体,是一处原生态景区。西端白雉山主峰山陡壁峭,直立如屏,极具雄峭挺拔之韵致。峰前有狮子岭,峰后有金鸡石,山腰林木阴翳,间有鸡犬、人家,若隐若现,若仙若幻。而雨后山色特佳,犬牙错杂的崖壑间云吞雾吐,龙气舒卷,飞流叠泻,蔚为奇观,自古便有 “雉山烟雨” 之誉,明代诗人向日红曾有诗题咏:“翠微深处白云幽,曲径纡回到上头。北望烟尘关塞月,西来风雨洞庭秋。星河晓傍疏钟落,雁影斜连古塔浮。怪底仙人骑白雉,却缘此地一丹丘”。

三山湖风景区:湖光山色的诗意画卷

三山湖,跨鄂州市和大冶县,属沉溺型洼地滞积湖。这里湖光山色,相映成趣,仿佛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卷。湖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,年均气温 17℃,四季宜人,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。 相传很久以前,东海龙王的三太子率九只乌龟云游四方,至此地时,三太子以龟心为菜,长江之水为酒,大醉而睡,九只乌龟化为湖中的小岛 —— 三山相连的九个山峰,而杯中残酒倾泼,便成了今日的三山湖。这一传说为三山湖增添了神秘的色彩。 三山湖四周青山峰峦叠翠,山与水相隔不远,游水即可观山,登山即可赏水,让每一位游客都能深切感受到山水相依的柔情与惬意。湖上亭台楼阁,雕梁画栋,朱红栏杆,飞檐流彩,充满了浓郁的文化韵味,游客可以在这里乘船游览,欣赏湖光山色,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;也可以在湖边漫步,呼吸清新空气,放松身心。

洋澜湖风景区:城市之畔的宁静港湾

洋澜湖,位于鄂州市中心城区偏南,旧称南浦、南湖,也称长湖。它是鄂州唯一水系独立的城中湖,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,镶嵌在城市的怀抱中。洋澜湖从西往东分为上湖、中湖和下湖三个区域,湖面呈 “凹” 字形,登高远眺,犹如一串珍珠,熠熠生辉。 南北朝诗人江淹曾留下 “春草碧色,春水泳波。送君南浦,伤如之何!” 的千古名句,元代诗人丁鹤年也有 “南浦幽栖地,当门罨画开。青山入云去,白雨渡湖来!” 的优美诗篇,抒发了对洋澜湖的热爱与赞美之情。 沿着洋澜湖畔漫步,可欣赏到 “南浦十景”,黑水鸡在荷丛中穿梭觅食,蜻蜓在湖畔停歇,南浦虹桥、莲花桥、凤凰大桥横跨湖面,如长虹卧波,为城市增添了几分诗意与浪漫。 洋澜湖不仅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,也是游客感受鄂州城市魅力的重要窗口。在这里,游客可以乘船游览湖景,欣赏湖边的自然风光和城市建筑;也可以在湖边的公园散步、跑步、健身,享受悠闲的时光。 鄂州鄂城区的这些旅游景点,每一处都有着独特的魅力,它们或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,或展现着迷人的自然风光,或提供着丰富的休闲娱乐体验。无论是历史文化爱好者、自然风光追求者,还是想要放松身心的游客,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栖息地。来吧,开启一场难忘的鄂州鄂城之旅,领略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。

人文韵迹,岁月遗珍

吴王城:千年古都的历史回响

吴王城遗址,位于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,在市南百子畈一带,这座古城见证了三国东吴的辉煌历史。公元 221 年,孙权自公安来鄂,接受魏文帝曹丕的封吴王称号后,于同年阴历八月开始营建吴王城。公元 229 年阴历四月,孙权在此称帝,又名吴大帝城。虽然后来孙权迁都建业,但吴王城作为东吴陪都(即西都),依然在东吴的政治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。东吴统治期间,孙吴三建武昌宫,二度建都武昌,共历时五十余年。 吴王城遗址呈长方形,东西长约 1100 米,南北宽约 500 米,总面积 0.55 平方公里。城有五门,多以所向为名,其中西面多一门,名为 “流津”,流津城门直通吴王苑囿 —— 江边散花滩。宫城东有鸡鸣阙,宫城内有孙权称帝时大会群臣的金銮宝殿太极殿,有举行祭祀、接见宾客的礼宾殿,还有孙权起居的安乐宫等主要建筑。在城的周围设有多处军事堡垒,城西的樊口戍,占西山之利,扼长江之险;城对岸筑有邾城,派重兵把守;城东西两面的高山顶上,都建有烽火台,以传军事情报。 如今,吴王城南面现存夯土墙基一段,长 60 米,宽 10 米,高 4 米。墙外是护城河,现存一段,名为 “濠塘”。城内遗迹丰富,城外高等级墓葬较多,对研究三国时期的东吴史有重要价值。1984 年 10 月,吴王城遗址被鄂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,1992 年 12 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2013 年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怡亭铭摩崖石刻:江崖上的文化瑰宝

怡亭铭摩崖石刻,位于鄂州市城区滨江大道小北门外长江南岸江边,距离市中心约 1 公里。它是一块东西长 3.8 米、南北宽 3.3 米的天然岩石,旧名观音崖,俗称猴子石。这里曾是吴王孙权检阅水军、迎送将士之地,每逢将士征战凯旋,孙权便会在这片沙滩上举行散花犒军仪式,“吴王散花滩” 因此得名。 唐代永泰元年(公元 765 年),李阳冰、裴鶠、裴虬、李莒四位名士相聚武昌。他们游览吴王散花滩后,裴鶠在观音崖上建亭,李阳冰取名为 “怡亭”,并亲自用篆书作序,裴虬拟铭文,李莒以隶书书铭,而后请匠师刻于观音崖上。石刻长 1.2 米,宽 0.5 米,由篆隶二种书体组成。篆序 6 行,每行 4 字,每字径约 12 厘米,共 22 字,系李阳冰篆。隶铭 8 行,10 句,每字径约 5 厘米,共 56 字。 怡亭铭摩崖石刻问世后,便以其出色的书法篆刻艺术知名于世。李阳冰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族叔,是唐代文学家兼大书法家,其篆书变化开阔、独具一格,对后世影响极大。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曾将其载入《集古录》,御史蒋之奇将李阳冰的篆书、李莒的隶书、裴虬的铭文称为 “三绝”。崖石上还刻有清代金石家巴慰祖、扬州太守江恂的题记等。1981 年,怡亭铭摩崖石刻被列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1988 年又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如今,这里有望被修成怡亭公园,它将同新修复的宋代黄庭坚 “松风阁” 和众多独具特色的鄂州古铜镜铭文一起,形成鄂州现存的古代书法艺术三绝。

麻羊垴:山林之间的红色记忆

麻羊垴,位于鄂城区沙窝乡和花湖镇交界地,东距黄石市区 10 公里,西距鄂城城区 15 公里。它虽不是什么名山大川,但这里森林密布,有茂林修竹,也有松林柏树等各色植物,空气清新,环境宜人,是一个国营林场。 麻羊垴有着光辉的红色历史,这里曾是鄂南抗日根据地,是一个革命圣地。当年,日军盘踞鄂城、大冶、黄石一带,掠夺矿产资源和棉花、粮食等战略物资,疯狂奴役中国人民。新四军和爱国志士从黄冈、随州那边山区挺进,在麻羊垴建立了前沿挺进基地和根据地,与日军、伪军、国民党顽军展开殊死搏斗,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战斗诗篇。这里也是黄石、大冶、鄂州等红色、革命政权的中心,曾爆发过多次战斗,有革命烈士在此牺牲。如今,麻羊垴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每年清明都会有许多学校、企业、单位组织人员来此祭奠革命烈士,接受爱国教育。山上的云盖寺,建于汉代,历史悠久,以前比较破败、建制较小,现在经过扩建、改造,规模有所增加、扩大。

峒山招隐寺:古刹的兴衰与传承

峒山招隐寺,坐落于鄂城区长港镇峒山东麓,始建于明崇祯十二年(1640 年)。民国以后,历经两废两修。该寺占地 2000 平方米,分正殿和辅殿两部分,寺庙依山而建,古朴凝重,气势恢弘。 清乾隆、光绪《武昌县志》均有对峒山招隐寺的记述。360 多年来,邬明昌、阎尔梅、邬仁卿、王一翥、叶封等鸿儒高僧,仁人志士曾先后在此寺隐居游历,留下了丰富的诗词书画和传世佳作。 如今的峒山村,不仅有古老的寺庙,还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生态农业资源。这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村,拥有国内闻名的古铜镜及古佛教文化建筑群落。村内建有湘莲、葡萄、苗木、农业科研等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12 个,打造了休闲、观光、采摘、垂钓、科普等体验农业项目,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游览,带动安置当地农民就业 500 余人。

特色景点,别样风情

葛山风景区:道教文化的清幽胜地

葛山,位于鄂城区石山镇与泽林镇交界处,距离市中心约 7 公里。这里山川秀逸,林峦葱茏,仿佛是大自然馈赠给鄂州的一颗绿色明珠。葛山以其秀丽的山水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而闻名,是一处融合了自然美景与宗教文化的游览胜地。 山上拥有奇峰异石、古刹庙宇和清澈的溪流,共同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。游客可以沿着蜿蜒的登山步道拾级而上,欣赏山间的美景,感受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氛围。沿途,形态各异的石头或卧或立,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;茂密的树林遮天蔽日,为游客带来丝丝清凉。 葛山还是著名的道教圣地,葛洪观坐落于山中,历史悠久,建筑古朴典雅。观内香烟袅袅,供奉着道教神像,每逢道教节日,都会举行盛大的法事活动,吸引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参与、观摩。在这里,游客可以深入了解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,感受宗教信仰的力量与宁静。

北伐军二十九军旧址:历史的见证与回响

北伐军二十九军旧址位于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大北门街 30 号,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,见证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。这座旧址承载着北伐时期的记忆,是那段热血岁月的重要见证者。 旧址建筑风格独特,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。它见证了北伐军二十九军在鄂州的活动轨迹,当时的将士们在这里集结、休整,为了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解放而浴血奋战。如今,当人们走进这座旧址,仿佛还能听到当年的冲锋号角声,感受到先辈们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。 对历史爱好者来说,北伐军二十九军旧址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宝藏。它为研究北伐战争时期的军事、政治、文化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,让人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那段历史的风云变幻。

鄂城之旅,精彩待续

鄂州鄂城区的旅游景点,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辰,散落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。它们各具特色,无论是自然风光的旖旎秀丽,还是人文景观的厚重深远,都能让人流连忘返。这里的每一处山水,每一座古迹,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文化的传承,等待着游客去探寻、去感悟。当您踏上这片土地,便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妙之旅,在自然与人文的交织中,收获满满的感动与回忆。还等什么呢?快来鄂州鄂城,开启属于您的独特旅行吧!